哈薩克示威斷網,比特幣崩跌背後的教訓與警示

最近,中亞國家哈薩克發生了民眾示威暴動,政府為了控制情勢而切斷了網絡連接,這一舉動導致比特幣價格重挫,跌破了4萬3000美元的關鍵價位。這突顯了挖礦大國哈薩克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。

哈薩克的民怨源於天然氣價格的上漲,上週末先在西部地區爆發示威抗議,並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。阿拉木圖(Almaty)市的共和國廣場成為抗議者的主要聚集地,然而在6日遭到維安部隊的清場行動。政府表示,已有44人在動亂中喪生。

根據英國《衛報》的報導,哈薩克全國的網絡連接在5日遭到切斷,雖然當局的目的似乎是要阻止示威者之間的聯繫,但這一舉動卻產生了擴散到其他領域的後果。

哈薩克是比特幣挖礦的全球第二大國,在比特幣的世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的調查,2021年哈薩克成為全球第二大比特幣挖礦國家,僅次於美國。

根據美國《財星雜誌》的數據,截至去年8月,全球18%的比特幣挖礦活動發生在哈薩克。中國作為曾經的挖礦龍頭國家,在官方政策的打壓下已經讓出了領先地位。

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是由運算能力強大的電腦進行挖掘的。這些電腦通常位於全球各地的資料中心,彼此競爭使用高耗能的運算程式來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。

當越多的礦工連接到網絡時,挖掘新的比特幣就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,也就是所謂的「算力」(hashrate)。然而,當礦工無法連接到網絡時,算力就會下降,理論上這會使其他礦工更容易挖到新的幣。

這次哈薩克示威事件導致的網絡斷線影響了全球比特幣的挖掘活動,這也是比特幣價格急跌的原因之一。然而,我們應該從中認識到加密貨幣市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包括政治、社會和技術等。投資者在參與加密貨幣交易時應評估風險,謹慎作出決策,並關注全球政治和社會動態對市場的潛在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