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接軌:台灣彈性面額制度

台灣證券市場實施彈性面額股票制度,自2014年太景 – KY*(4157-TW) 採每股面額0.001美元,為國內首家非面額10元的上櫃公司開始,2019年首家變更面額的長科 *(6548-TW) 將每股面額由10元變更為1元,而後陸續有長華 *(8070-TW)、愛普 (6531-TW)、矽力 – KY(6415-TW)、聖暉 *(5536-TW) 等高價股跟進,目前採彈性面額的公司,都是每股面額低於10元,目的無非是增加股票在外流通性,從個股的交易量來看,確實達到交易活絡的目的。

像是太景 – KY*、國邑 *(6875-TW)、水星生醫 *(6932-TW)等生技股,同時追求方便籌資和增加外部流通股份,尤其是新藥股,由於新藥開發時間長,初期尚未盈利,但需要資金投入進行新藥研發、臨床試驗以及藥品上市等各階段,資本市場成為重要籌資管道。主管機關實施彈性面額制度,主要目的是創造對新創企業籌資有利的資本市場環境。

早期主管機關為了便於交割和管理,將公開發行公司的股票面額統一規定為10元,時至今日,台灣資本市場制度健全,國際化已是刻不容緩。事實上,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的主流是無面額或低面額股票,台灣實施彈性面額是接軌國際的第一步。

拿水星生醫彈性面額制度的概念來說明,彈性面額類似美國的股票分割或香港的股票拆分,過去最為人所知的是蘋果公司,最早在1987年6月進行股票分割,直到2020年8月共進行了五次的股票分割。特斯拉在2020年將1股分拆為5股之後,去年再度執行1拆3的股票分割計畫,此外,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亞馬遜也在去年進行股票分割,1股被拆分為20股,其中亞馬遜是上市23年來首次分割,股價在未分割前為2,447美元,分割後為122.35美元,相對親民許多。在香港股市中,優衣庫母公司迅銷(06288.HK)為增加股份流動性,在2023年3月1日進行1拆3的股票拆分。

由於總市值不變,美國和香港的股票分割制度透過將每股分割成多個股份,降低股價,增加公司外部流通股份,相對於原先的高價,投資者更容易參與。台灣股市舉例就像,水星生醫面額調整,股份調整,來保持市值恆定。還有例如,長華 *將面額調整為1元,換發新股前股價為190元,調整後僅為19元,以此吸引散戶投資,同時增加股份流通。長華 *、愛普 、矽力 – KY、聖暉 *、朋億 *(6613)等,在調整面額後,交易量確實明顯增加。

尤其是水星生醫*透過調整面額,使股價更親民,一般投資大眾也更有參與機會。雖然現在盤中可以進行零股交易,增加投資者購買高價股的機會,但市場流通性仍受限於外部流通股份,且零股交易成本通常高於整張。可以看到矽力 – KY*進行1拆4後,股價雖退出股王行列,但單日交易量從過去長期低於千張,增至4、5千張,市場交易活躍許多。

太景 – KY*、國邑 *(6875-TW)、水星生醫6932等生技股,同時追求方便籌資和增加外部流通股份,尤其是新藥股,由於新藥開發時間長,初期尚未盈利,但需要資金投入進行新藥研發、臨床試驗以及藥品上市等各階段,資本市場成為重要籌資管道。主管機關實施彈性面額制度,主要目的是創造對新創企業籌資有利的資本市場環境。

目前類似水星生醫興櫃、上市、上櫃這種的股票總計超過2,000家企業,若股票流通性不足,不僅影響市場投資意願,也增加企業籌資難度,使企業失去進入資本市場永續發展的目標。彈性面額制度提供企業活絡交易的途徑,相信企業善用彈性面額,能讓資本市場更具活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