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浪襲台,外資撤離達284億,投資人擔憂股市動盪
市場陷入了SVB風暴的烈火,投資人開始擔心金融危機的爆發。美股道瓊指數連續五天下跌,而台幣在連續兩天的強勢上漲後,早盤一度大漲1角,但仍然難以抵擋金融和航運業的困境,股市大幅下跌了200點,跌破了15400點的重要關口。今日外資(不包括外資自營商)賣出了約284.5325億元的股票,創下去年10月11日以來的最大數字,而投信則買進了約27.301億元的股票,自營商則賣出了約60.1191億元的股票,三大法人合計賣出了約317.35億元的股票。外資的資金流向再度發生變化,今日賣出的金額高達284.53億元,本月累計賣出了705.62億元。
台股在權值股全面走低的情況下,金融業和航運業兩大受災板塊分別因為SVB倒閉和萬海空襲而陷入困境,台股一度下跌了212.37點,跌至15348.12點,電子業和金融業表現低迷,只有食品、橡膠、水泥等板塊顯示出一些抗跌力道。收盤時,加權指數下跌了200.07點,收於15360.42點,成交量縮至2317.05億元。
在利空因素不斷困擾下,權值股難以自保。台積電、鴻海等股票下跌了約1%,台達電、聯電等股票下跌超過2%,賣壓壓力不輕。聯發科小幅下跌3元,唯一守住紅盤的千金股是信驊,而世芯-KY、祥碩等股票則下跌了不到1%。大立光、創意、旭隼、力旺、亞德客-KY等股票受到重創。
SVB風暴的蔓延導致多家區域銀行股票遭到屠殺,甚至有股票出現了熔斷現象。國內金融股難以倖免,遭受追殺的情況普遍存在。唯一表現抗跌的是群益期,而第一保、國票金等股票下跌超過7%。王道銀行、統一證券、中信金、旺旺保、新光金、群益證等股票下跌超過2%。元大金、上海商銀、富邦金、開發金、國泰金等股票下跌超過1.5%。金融股的下跌拖累了金融類指數,日K線連續四天下跌,半年線出現警報信號。
航海業受到萬海的困境影響,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虧損,每股配息也大幅縮水至5元,遠遠不及市場預期。萬海的股價跌停,收盤價為72.5元,跌破了半年線,成交量放大至近5萬張。這一情況還波及到剛宣佈每股現金股利為20元的陽明,該股票下跌了2%。長榮則收盤翻紅,收於171元,盤後公佈去年每股賺87.07元,配息70元,殖利率約40%。長榮航太作為長榮集團旗下的小金雞,上市後股價大漲30%,啟動了一波蜜月行情。華航、長榮航等航空業雙雄受到了波及,分別下跌了3.7%和4.6%。
在美國接連發生中小型銀行倒閉潮,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的背景下,資金湧入推動了台股行情。從去年10月底的最低點12600點反彈至今年3月初的15900點,累計漲幅超過25%。目前的股市評價並不便宜,我們呼籲投資者保持防禦型操作,耐心等待更好的買點出現。
凱基投顧預計,美聯儲在3月份只會進行1個基點的加息,預計在金融市場波動平緩之後,可能會在5月再進行1個基點的加息。之後,利率將保持在5%至5.25%的水準,直到出現景氣衰退跡象時才會降息。投資者應該保留現金為王,或者採取防禦型操作,等待基本面在下半年真正觸底之後再轉為積極型操作。
從台股的基本面來看,預計晶圓代工行業的景氣將在第一季度觸底,半導體產業的庫存調整將在第二季度完成。總體而言,2023年上市櫃企業的盈利仍然衰退,但科技股的表現優於傳統產業股,預計企業營收的年增率將逐季上升,盈利年增率有望在下半年轉正。因此,對於台股的後市依然持樂觀態度,並認為短期內大幅回檔可能反而提供了逢低買進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