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終於對於新聞業與跨境大型數位平臺的分潤議題採取了行動!昨天,行政院召開了跨部會會議,主要目的是交換各部會的工作進度並公佈產業損害調查報告。雖然尚未確定台灣將採取何種模式,但已經決定在一個月內推動兩方業者進行對話。
國內數位廣告市場幾乎被Google、臉書(Meta)等大型數位平臺壟斷,同時仰賴廣告收入的新聞產業受到了最大的衝擊,爭議已經延燒數年。學界提出了一些建議,例如參考澳洲的強制議價法模式、歐盟的著作鄰接權模式以及特種基金模式等。數位部長唐鳳日前透露,將在十月底就媒體與平臺的共榮制定更進一步的「輪廓」。
昨天,數位發展部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、文化部和公平會等四大部會召開了跨部會會議。根據瞭解,會議由行政院政委吳政忠主持,各部會回報了各自的工作進度,會議的時間約為一小時。據傳,吳政忠在會議上明確表示,將推動兩方業者進行對話,並且「不排除立法」,但具體的機制和模式將參考各界的意見。
會議決議,在一個月內推動數位平臺業者與新聞業者進行首次對話,時間點定在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,新聞業包括平面媒體和廣電業者。至於如何促成對話?將由數位部、NCC和文化部共同努力,建立對話平臺,鼓勵雙方進行對話。
會議還釐清了產業的損失情況,根據最近公佈的「數位平臺對出版業新聞媒體之影響」報告顯示,在數位平臺的衝擊下,報業的發行量和營收幾乎「腰斬」;與十年前相比,發行量減少了51.2%,營收下降了46.6%。同時,新聞工作者的人數也大幅減少,總計減少了22.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