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震盪中,護盤力守12682,搶短需謹慎

近期,美股四大指數出現反彈,然而台股大盤受到美中科技戰的影響,台灣半導體股股價遭受衝擊並下跌,大盤跌破了13,000點的關口。10月20日,台股大盤在盤中最多下跌278點,最低觸及12,698點,進行了12,682點的回測。不過,在護盤基金大幅拉抬的情況下,最終收盤時只下跌30.66點,收在12,946點,政府的短線護盤企圖非常明顯。

然而,10月20日晚間美股收盤下跌拖累,護盤基金大幅拉抬的電子股在10月21日再次大幅下跌,導致台股大盤收盤下跌126.9點,收在12,819點。本週一,台股大盤和個股股價有望出現反彈,這得益於上週五美股的大幅反彈以及金管會出臺的限空令。然而,如果個股股價開盤過高,投資者應該謹慎衝入搶短線,可以在盤中回調後再進行低吸和區間操作,縮小風險。在短線交易中,獲利即可出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儘管政府明顯企圖護盤在12,682點附近,然而在俄烏戰爭尚未解決、美聯儲堅持鷹派加息政策、美國對中國科技實施制裁和管制等因素的影響下,全球政治和經濟風險依然非常大。全球股市中長期走勢仍然偏空,並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。此外,台灣科技業受到終端下游產品需求大幅下降和庫存超出預期的影響,加上兩岸關係緊張,導致今年以來外資大量賣出臺股約1.3兆台幣,資金外流並導致台幣大幅貶值。因此,台股中長線仍需謹慎應對。

根據法人的觀點,如果與道瓊指數跌破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的高點相對應,理論上臺股大盤也應該跌至疫情前的12,000點水準。只是由於選舉政策的護盤作用,人們擔心一旦12,682點被突破,台股大盤可能會回測12,000點,甚至不幸破位後可能回測十年線上的11,000點。因此,政府在短線上護盤的企圖非常明顯。

總體而言,儘管短期內美台政府可能會想方設法拉升股市以提振選情,美股和台股的深度下跌也會帶來反彈,但由於缺乏基本面支撐,這只能視為技術性反彈。投資者應該謹慎進行短線操作,抓住機會迅速出場。建議在台股大盤12,600點至13,500點的區間內進行操作,如果跌破12,600點則停損,超過13,500點則停利。我們應該警惕短暫的上漲後可能再次下跌,就像10月份第一週台股大盤在三天內上漲600點,最高來到13,902點,但未突破前波低點13,928點,隨後急速下跌超過1,000點,最低觸及12,692點,導致那些貪心的投資者在搶短線時出現虧損。

每次空頭市場出現急跌後的大幅反彈往往讓投資者心生幻想,但往往反彈高點並未突破前一波的低點。如果投資者沒有高超的短線操作能力,就不要盲目搶進股票市場。然而,很多投資者總是學不乖,自以為能夠在短線上賺錢,結果往往是手忙腳亂,最後損失慘重。我們應該謹記這一點,避免重蹈覆轍。